|
憂鬱症的心理治療 黃怡翔 美國加州心理研究院 臨床心理博士候選人 被診斷得了憂鬱症,該怎麼辦?吃不下睡不著,生命失去了快樂和活力。去看醫院的精神科,通常醫師都會開一些抗憂鬱的藥物,例如「百憂解」等。但是根據醫學研究顯示,僅僅用藥物來幫助控制憂鬱情緒並不完全足夠, 大約只對三分之二的人有效.因為抗憂鬱劑主要在幫助恢復重要的生理功能,如吃和睡等,「改善情緒」和「重建自信」只是其次。即使曾按時服用醫師處方開立的藥物,憂鬱症痊癒後又再復發的比例也高達三分之二。所以,憂鬱症的治療除了服用抗憂鬱藥物之外,接受心理治療, 並企劃預防措施,也是不可或缺的。 一般人對心理治療並不了解,不是覺得很陌生,便是充滿許多疑問和猜想:「是不是向電影上那樣,躺在沙發上被催眠啊?」其實,心理學界早就發展出一套簡單便利,以「解開心結」為主的方法,用和心理醫師對談、討論的方式,可以有效的治療憂鬱症,及防止憂鬱症狀的復發或惡化。它可以當作藥物治療之外的輔助治療,也可以對症狀較輕, 不願完全依賴藥物,或忍受其副作用的患者,帶來巨大的幫助。 這種稱為「認知行為心理治療」憂鬱症的方法,目的是為了讓受此症所苦的人們,藉由改變心中某些一成不變的想法,而產生新的心情和有活力的作為。 或許有人會認為「想法若能有這麼容易改變就好了!」但是對於一個受過完整訓練的心理/精神專業人員而言,他/她會利用心理學知識,有效的工具(例如「想法記錄表」)和臨床經驗,在很短的時間內診斷出求治者的「心結」和「盲點」在那裡,而迅速有效的助其解開心結,並照亮過去未曾能看清楚的心靈死角。通常每週只要見一次醫師,約五十分鐘的時間,約在八到十二次的療程之內便會有改善情緒,重新安排規律生活的顯著效果。 阿美是一個自覺很「歹命」的家庭主婦:丈夫酗酒、外遇、不顧家,小孩在學校又常闖禍鬧事。她感覺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來, 變得愈來愈少和大家聯絡來往,常常一個人躲在家裡哭泣。更糟糕的情況下,阿美還會有尋死的念頭,因為她認為自己一定是個很失敗的妻子和母親,才會發生這些事。但一天天食慾減退、失眠下去不是辦法。阿美提起勁來向精神科醫師求助,先被診斷得了憂鬱症,然後在醫護人員的建議之下開始了心理治療。 在十次的療程之中,阿美在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下,學到了很多東西,包括:憂鬱症狀和情緒起伏的週期,病症的可能形成原因,如何有計劃地找有趣的事情做,紀錄和安排生活作息,如何向親友求援等等。最重要的是,阿美學到了如何用「換換腦筋」的方式調整自己的心情,以迎接生活上的種種挑戰。 舉例來說,她在作「想法紀錄表」時,發現她常常有意無意地認為「自己是個沒路用的人」,讓她失去希望和信心。但事實上,在和心理醫師討論過之後,她開始發現到自己不但不是個「沒用的人」,反而在丈夫和小孩闖禍時幫他們收拾殘局,降低錯誤的傷害性。這雖然只是個小小的發現,卻大大地提高了阿美的自信心。阿美開始儘量多安排自己感興趣的活動,且多和親友往來,互吐苦水。她很訝異地發現,朋友不但沒有因她的遭遇而看不起她,反而很敬佩她在困境中,盡力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勇氣和努力。
|
|先看這裡啦|
|心靈小語| |心靈領航員|
|秋。風的聲音|
|歡樂SPA| |可以不用看|
|小品轉載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