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時、適度、適量

    當我們到一個陌生的環境,遇到一個會主動關心的夥伴,是非常令人覺得開心又安心的。這棟女生宿舍裡,每個新來的夥伴,都感受到了這位大姐的超級熱心。日子這樣過了兩三個月,卻發現:傻大姐的熱心,不再被人所感激,以前付出的關心,似乎也不再被人提起。所有的人際關係裡,都需要平衡,當我們付出時,有時也得考慮對方的感受,是不是願意?是不是能接受?這種方法適不適合?不然媽媽的叮嚀,成了嘮叨;朋友的衷言,老是逆耳;為你赴湯蹈火的情人,像是一把熊熊烈火在你旁邊燒,一番的好意,換來的是一堆埋怨。但又換個角度想,我們是何等的幸運讓這些人在乎著。當我們無法承受他人的付出時,何不試著溝通一下,讓那份暖暖的關心永遠保持著適當的溫度地,在我們心裡竄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小河

      這兩張照片是在88年的秋天拍的,當時公司位於遠企附近,上班途中會經過大安森林公園,因此常提早出門,到森林公園逛逛,呼吸早晨清新的空氣,然後才精神百倍地上班去。

       這是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清晨,公園內有在做運動的,有扶著年老父母散步的,也有帶著土司餵食鴨子的民眾,這些成群結隊的鴨子雖是眾人目光的焦點,卻仍悠閒自得地在湖中游來游去,羨煞了湖邊所有的人們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WHAT 

 

山谷

不經意落下的指尖

讓山谷

情不自禁地

將琴聲

一遍又一遍地迴盪

這時

山谷才猛然發覺

原來那把摔落山谷的琴

從不曾離開

 

心靈領航員的叮嚀

算命   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by SORRY   2000/12/21

       最近開始研究起紫微斗數,對一個受過現代知識教育者而言,有些突兀。和朋友開玩笑,現今百業蕭條,每個人都需要未雨綢繆,努力培養第二專長。唸心理的人,最好的副業大概就是去擺攤算命吧!

       世紀末,對過去無助,對未來徬徨的人真不少。世紀末預言書紛沓而來,該相信誰?世紀末的審判,紛亂的開端,還是新的轉機和希望?二十世紀科學解開了許多謎題,卻留下了更多伏筆,還有數也數不完的爭議,人類該如何才能走出一個嶄新的格局?

        如果你也常常如此反問自己,想要洞悉生命發展的軸向和目的,不曉得你是不是也在夜深寂寥時,感覺到相當的迷惘無力?我常感受自己的盲點,在閱讀、工作及人際關係的反射中。透過心理學的思維習慣,問題的呈現逐步清晰。但這並不意味著清晰的問題就一定得到有力的解決。能力、勇氣決心、毅力及客觀條件,就是缺一不可。而如果樣樣不缺,又何來問題呢?循環論證,腦袋打結。時也運也命也,非吾所不能也!故研究命理。

       心理學派有提及人受內在原慾操控,有些說刺激反應加制約,命理常見悲觀之宿命論、命定論充斥。用與不用各取所需,信與不信見仁見智,我所關心的問題僅二端,一為人能做什麼?二為該以何種心態看待其提供之訊息?

       佛教亦講業力,業力為驅使事情發展的力量。舉一例,說謊後須說更多謊來圓謊,是故說謊為業,其業力驅使你走向下一次說謊之發生。然而你能選擇不再說謊嗎?或可成,或不成!命中注定之事是否能夠化解?或可,或不可!傾向絕對不等同於結果,中間些微的改變,呈現的就是人生而為人的尊嚴。存在主義走向虛無,無非走向悲觀宿命。自由意志與尊嚴亦為命定否,此屬天機,知與不知無妨,只是傷心。

       洞悉一切的目的無他,不過用來激勵自己,諒解別人!心理學如此,命理亦然。諒解別人的宿命與缺憾,在他突破向上時鼓掌,失意落寞時支持,迷惘困惑時探討,無須意圖操控與一肩承擔,別人的生命歷程終究是別人的,界線清楚,人際自然和樂。

       對於自己,不論以科學或不科學的方式,瞭解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找尋藉口與百般不順的原因來赦免自己,其實不必多此一舉。墮落,從來不需要理由!訊息的本質在參考不在決定,提醒你在利基上發展,在困扼中沈穩,在轉變中用心,在面對缺憾時努力,體驗人生而為人的樂趣!沒有努力就放棄,叫懶惰;實在努力後發現勢不可為而放棄,叫看破。懶惰,讓人在懊悔與不安中度日;看破,至少對自己的生命有了負責的交代。除此二端,你實際掌握了改變生命的契機。